“北溪-1”的阀门开关挑动着欧洲的神经。更何况,这次停气更加迫近即将到来的冬季,一种危机开始在欧洲酝酿。
4月,意大利频频派出高官前往非洲寻找天然气供应源,至少与3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
寒冬将至,欧洲的危机不只是缺气这么简单。
政策是推出了,却是个严重缩水的版本。
为期3天的检修之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由于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天然气管道不再按期恢复供气。
这意味着,欧盟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当下这一阶段的储气目标。
数据显示,8月30日,欧盟天然气储备率已经达到80.4%,并且正在按照往年正常的储备速度推进。
8月31日,“北溪-1”天然气管道开始进行检修,再次停止供气。
欧盟成员国各自与美国的亲疏不同,就让美国找到了空子,将楔子打入欧盟国家间的信任基础。
在和平年代里成长起来的欧盟,决策的底层逻辑,是向上取舍——以共同利益最大化为着眼,向前发展,用统一的市场补足成员国各国体量不足的问题。
两周后,15%的节流协议得以通过。但最终的版本,是这样的:
当时的欧洲,有着被战争蚕食消耗后的现实窘迫,想要重回国际政治舞台的一极,相互依靠、取长补短自然成为了欧洲的必要选择。
在俄气公司刚宣布停气的消息后,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了近一周,涨幅近40%。
欧盟委员会,里外都不讨好。但危机面前,欧盟委员会总要体现自己的作用,这也正是欧盟不惜越界,也要提出这条政策的原因。
但站在欧盟成员国的立场上,欧盟出台的政策,其实并不能和自己的国情相匹配——各个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并不相同,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对某些国家来说,并不算危机。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置顶了欧盟天然气储备率达标80%的消息,照片上从左至右依次是:拉脱维亚总理、爱沙尼亚总理、丹麦首相、芬兰总理、立陶宛总统、冯德莱恩
不知道那些还在为天然气奔忙的欧盟国家看到这两则消息后,是什么感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经济专家董一凡表示,根据欧盟的运行机制,在没有各国授权的情况下,欧盟委员会单方面出台一个政策,然后要求其他国家强制执行,是不符合欧盟法律的。
由于俄罗斯供气减少,欧盟国家必须寻找替代。俄乌冲突升级后,欧盟成员国开始在欧洲大陆之外四处奔走,购买天然气。
这只是美国介入欧盟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美国还通过各种圈子将欧洲国家进一步分割离间。
比起能源的短缺,今天的欧盟付出的代价更大——集体决策的失灵。
这也直接反映在了天然气的交易价格上。现在,就拿满载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来说,从美国出口的,成本是6000万美元/艘,但最终卖到欧洲的成交价格高达2.75亿美元/艘。
而“强制”这个词,也引发了欧盟成员国的极大反对,有的国家直接质疑,欧盟有“越权”之嫌。
而当欧盟国家同时开始分头行动时,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供需问题,而会引发蝴蝶效应。
要保障欧盟的能源供应安全,在未来8个月的时间里,欧盟成员国需要根据自愿,在过去5年平均消费量的基础上,将天然气需求减少15%。而节约下来的天然气富余量,可供各国间的调剂补充。
既然在“开源”问题上欧盟各国“各自为战”,无法协调统一,欧盟决定想办法从“节流”上进行干预。
这和粮食危机是一个道理,如果粮食减产20%,粮价不会只涨20%,而是会无限高——谁都担心自己成为那个吃不上粮食的人,哄抢之下,粮价会不断上涨。
在评估了冬季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中断的风险后,欧盟通过协议要求,今年11月1日前,欧盟成员国的天然气储备率,至少要达到总容量的80%。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方面宣布“北溪-1”管道不会按期恢复的同一天,以美国为首的G7国家刚刚宣布,同意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价格上限。
英国发起了“冻结利润,而非人民”的抗议
在这样的挑拨下,一个能源合作的项目,最终成了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冬天将至,比起能源的短缺,欧洲一体化的退步才是更大的危机。
文章来源:《阀门》 网址: http://www.famenzz.cn/zonghexinwen/2022/0908/360.html
上一篇:菲达阀门2022年上半年净利204.57万 同比减少26.32
下一篇:阀门气密性检测仪,电动阀门气密性检测仪器设